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石嘴山人才E家 > 人才政策 > 石嘴山政策 > 正文
石嘴山市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
石文旅广发〔2021〕16号
2022-02-21 15:58:00     来源: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2-02-21 15:58:00

  为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高素质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为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提供有力智力支撑,结合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文化旅游行业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现状

  “十三五”期间,全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狠抓人才政策落实,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截止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人才总数15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22人,占14.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7人(高层经营管理人员 40人,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及一般经营管理人员117人),占10%;技能服务人才1177人,占75.6%。按职称划分,高级职称11人,占0.7%;中级职称83人,占5.3%;初级职称86人,占5.5%。按六类人才认定标准划分,自治区级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后备人2人,占0.1%;石嘴山市行业领军人才、优秀拔尖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年轻储备人才10人,占0.6%。按年龄层次划分,35岁以下337人,占21.6%;36-55岁977人,占62.7%;56岁以上242人,占15.5%。按文化程度划分,大专以上学历459人(研究生学历5人),占29.4%;高中及以下学历1097人,占70.5%。

  (二)存在问题

  1.基础人才数量不足。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人才总数1556人,基础人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企业和县区文化旅游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匮乏。导致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商品创意人才不足,文旅产品质量不高,核心吸引力不够,文艺作品编创不够等问题。

  2.人才结构不合理。根据统计数据,我市文化旅游行业人才35岁以下仅占21.6%,专业技术人才仅占14.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10%,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9.4%,存在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水平低、文化水平低等问题。

  3.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市第三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数4749人,文化旅游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7人,仅占比3.3%,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发展、产业布局、激发创新理念的一大障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推动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紧盯问题短板,切实加强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文化旅游人才交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狠抓人才政策落实,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扶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为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服务优先。切实加强党对文化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积极探索适合人才成长、激发人才活力的工作体制机制,搭建文化旅游人才服务平台,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坚持创新驱动、全域发展。紧密结合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实际,在人才培养、项目带动、素质提升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市、县(区)文化旅游人才提质增量,实现全域发展,凝聚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合力。

  ——坚持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人才跨产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融合,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力求文化旅游人才总量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文化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

  (三)发展目标

  ——文化旅游人才规模明显扩大。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化旅游人才总量增长15%,专业技术人才增长10%,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增长10%,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第三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文化旅游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专业、年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45%,35岁以下人才占比提高到40%,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率逐年提升,旅游人才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文化旅游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到2025年,新业态特别是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非遗等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占比明显上升。人才专业结构和岗位结构有效调整,一线人才与中高级管理人才配比协调,区域分布日趋优化,人才紧缺程度基本缓解。

  ——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到2025年,文化旅游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旅游人才发展的领导体制、协调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人才工作的政策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人才开发投入占文化旅游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有利于文化旅游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到2025年,以用为本的文化旅游人才发展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旅游人才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旅游理论与技术创新、文化旅游规划、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人才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基础人才增量计划

  1.实施校企合作培育人才行动。摸清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人才类型、规模与岗位供需关系,及时更新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库,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发挥与高等院校建立的文化旅游产学研基地作用,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和院校联合培养文化旅游营销策划、文化创意、规划咨询、乡村旅游、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人才,积极探索“名师带徒”“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等顶岗实训模式,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培养人才。与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选派文化旅游新业态人才到文化旅游院校、科研院所、规划机构等学习深造,组织新业态人才赴先进地区开展现场观摩学习,每年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文化旅游管理行业技术骨干举办3-5次全域旅游、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电商营销、品质提升等新业态专题培训班,培训从业人员300人左右。

  2.实施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名师带徒”育才工程。在全市文旅行业积极探索实施“名师带徒”育才工程。由我市学科带头人、具备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资格、自治区级文化名人等专业技术人才任“名师”,符合所学项目基本条件并长期从事文化旅游工作的优秀人才任“学徒”,通过因需施教、实践答疑、实地训练、对外交流等方式开展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培育一定数量的优秀文旅专业人才到行政管理部门、文化旅游企业实践锻炼,每年确定“名师”8-15名,“学徒”25-30名。

  3.提升一线文化旅游服务人才素质。实现一线服务人才素质提升行动。根据职位、职责、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强化在岗一线人才培训的专业性,加强与商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联系,分行业领域每年举办金牌导游(讲解员)评选、“饭店服务人员技能大赛”评选等各类技能评选活动,以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旅行社导游、宾馆饭店、景区、餐饮、旅游交通、文化演艺、非遗等一线文化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化水平,整体提升一线文化旅游服务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

  1.加强技术骨干培养培育。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和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交流,全面发挥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旅游规划、旅游扶贫、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专题,每年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举办1-2次专题培训班,每期培训60-80名各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全面提升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行政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外派技能型人才/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并推动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践锻炼,每年外派2-3名人才外出学习,主要包括旅游服务礼仪培训、茶艺培训、插花技能培训、酒店操作培训等,提升相应的操作技能。

  2.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双带动”工程。加大紧缺性人才引进力度,对于急需的饭店、景区、导游等方面人才,坚持“不必常住,但求常来”的用才理念,按照“季节型”“假日型”等引才思路,分时间分批次每年柔性引进文化旅游人才20-30人次。深入开展区内外文化旅游推介、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吸引外地艺术家、企业家、文化旅游人才投资兴业。完善文化旅游业发展决策咨询制度,聘请一批区内外知名旅游行业专家,为全市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等提供论证咨询。

  3.实施文旅行业年轻干部专业化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年轻干部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文化旅游广电领域最新精神、前沿性专业知识等培训。对新入职或新调整岗位的干部,抓好初任培训,对于提拔任用或转任重要岗位的干部,抓好任职培训,对于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年轻干部,抓好定期培训,突出知识更新,通过常态化、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同时,建立专业化考评体系。通过考核结果运用,形成指挥棒、风向标的良好作用,促使行业内年轻干部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

  (三)积极构建文化旅游行业人才管理机制

  1.建立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与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立全市文化旅游培训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后备人才实训基地等,让院校为文化旅游培训提供专业支持、参与行业等级评定。探索成立文化旅游实训实践基地或“旅游+微文化”创客基地,积极与文化旅游公司、景区、行业协会合作,借力引进企业专家、资深技术骨干到学校指导、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就员工培训、文旅服务、创意策划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形成常态化的人才培训机制。

  2.健全文化旅游行业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市六类人才认定标准,健全完善全市文化旅游人才评价制度,重点评价其在产业带动、创新创意、专业技术、服务规范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和业绩贡献,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人才库。按市人才办要求,符合条件的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优秀拔尖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年轻储备人才。拓宽评价范围和途径,由行业内评价拓宽到企业负责人、服务对象、相关产业负责人等,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人才队伍发展情况,切实调动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性。

  3.探索建立文化旅游行业人才激励机制。对获得自治区“塞上名家”“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塞上文化名人”,市级“351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石嘴山文化名家”等荣誉的人才,优先享受人才项目和各类人才优惠政策;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金牌导游(讲解员)评选、“饭店服务人员技能大赛”相关奖项的人才,根据不同奖项给予一定奖补资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的选拔范围,享受符合条件的人才补贴、政府津贴等优厚待遇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实施,构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化旅游人才工作新格局。各县区文旅部门、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细化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单位要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专门用于文化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各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每年要足额保证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多渠道筹集人才开发资金。统筹人才和文化旅游发展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旅游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三)严格目标考核。完善文化旅游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作为考核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实绩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人才工作考核内容。将文化旅游人才开发培养与行业评先创优相挂钩,与星级饭店、景区、农家乐等级评定相结合。

  (四)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开设文化旅游专栏,加强对重要政策、创新创业典型、优秀人才、重点项目、旅游景点的宣传。加强与市外宣传机构、主流媒体合作,开展“神奇宁夏川·活力石嘴山”主题宣传营销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

【编辑】:
【来源】:

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2020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zsrcb0615@163.com  联系电话:0952-2218420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宁ICP备20220015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