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包容,宜居,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发展中的石嘴山,求贤若渴,海纳百川。近年来,石嘴山市紧扣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需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育本土人才,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引才、育才、用才,然而一座城市要依靠什么留住人才呢?石嘴山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大力营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用有温度的服务让人才“安家”更“安心”。
引进人才 乐享“拎包入住”
9月初,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王兵放弃北京工作的机会,作为石嘴山市今年全职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70名中的一员,到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人才科报到,并按照住房保障优待政策被安排与另一位引进人才一起入住金域华府小区一套80余平方米的小公寓。走进2室2厅1卫新居,看到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王兵坦言这样拎包入住的住房保障超出了自己的预想。“虽说北京那家企业各方面的待遇都很优厚,可当看到同学转发给我的石嘴山‘双一流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宁夏,来到距家几十公里外的石嘴山。如今,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我在这里逐渐找到了归属感。”王兵说。
近年来,石嘴山市按照“突出实物、租赠结合、兜底保障”的原则,建立人才公寓、专家公寓、赠与住房等人才住房保障模式,为有住房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问题,确保了来石就业的各类人才安有所居、住有保障。
配偶安置 解除“后顾之忧”
“来石嘴山工作3个多月,感触特别深,咱们石嘴山非常重视青年人才,通过多种优惠政策,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解决后顾之忧。”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技术员穆宏芳。今年年初,石嘴山市在网上发布的“双一流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公告成功吸引了正在找工作的穆宏芳,她积极报名成为石嘴山市今年全职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70名中的一员,自此与石嘴山结缘。6月初,穆宏芳到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挂职,从事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发工作,7岁的儿子也在市委组织部与大武口区教育局的积极协调下从固原转学至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近日,穆宏芳得知石嘴山市结合丈夫明建龙的实际专业特长,通过配偶安置政策将其安排到石嘴山市九柱城市发展集团工作,不久后三口之家的团圆,意味着在石嘴山安家落户,对此她内心充满着期待。
子女入学 享受“绿色通道”
早在一年半以前,范树娟和丈夫史世京从山东一同派驻到宁夏格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由于企业安排了住房,夫妻二人一直没将买房提上日程。今年,女儿到了小学入学年龄,作为一名“双一流”大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范树娟提交了材料,申报石嘴山市F类高层次人才,希望通过享受子女入学优厚待遇为女儿办理入学手续。然而,秋季开学前,部分高层次人才认定结果未出,让夫妻二人犯了难。针对此类情况,石嘴山市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市委人才办联席会议研究认定并向市县(区)教育部门定向出具高层次人才认定证明函的形式,帮助包括范树娟在内的多名高层次人才及时落实了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问题。“女儿已顺利就读平罗县城关第一小学,每天接送上下学很方便,还得益于石嘴山市好的人才政策。生活上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努力工作。”范树娟说。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识才、爱才,就要给人才创造舒适的工作“软环境”。为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去年以来石嘴山市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申报认定,印发《石嘴山市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服务指南》,制作《石嘴山市高层次人才绿卡》,高层次人才可凭卡享受包含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休假疗养等在内的18项优待政策。“作为组织人才部门,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才的‘后路’‘后院’‘后代’等问题,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石嘴山发展贡献力量。”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李学东说。不仅如此,石嘴山市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的基础上,将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拓展至市直各部门及县(区)人才工作部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全市300名领导联系服务391名专家人才,在重大节假日、取得重大成就、罹患重大疾病等时对人才进行走访慰问。还率先在全区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个,为服务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培训孵化、交流对接等平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如今的石嘴山重才引才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人才洼地日渐形成,一座让人们工作舒心、暖心,生活更加幸福的城市正在兴起。
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2020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zsrcb0615@163.com 联系电话:0952-2218420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宁ICP备2022001533号-1